《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策劃初衷便希望可以將展覽的資源,應用在推廣台灣當代建築教育,便舉辦了「建築教育工作坊」,與六間建築系所進行館校合作,在領導核心教師們的指導之下,學生們透過案例的研究與模型的製作,深入學習粗獷主義建築的理論及特色。
很開心這為期一年多的計畫,讓忠泰美術館可以落實台灣當代建築教育的推廣,創造出產學合作的平台!同學們所製作的模型將在展覽中展出,幫助觀眾朋友們更加了解粗獷主義建築,歡迎大家相揪來看展唷!
🙏🙏特別感謝本展合作之學校系所及各校的領導核心教師: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 曾光宗 老師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孫啟榕 老師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 黃奕智 老師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王俊雄 老師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 / 李芝瑜 老師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 林靜娟 老師
///////////////////////////////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
SOS Brutalism—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
2020.07.04 SAT –2020.11.01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26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幹幹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建築設計學系| 大學問- 升大學找大學問. 實踐建築Dcard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建築是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拒看偏頗造神報導,抵制不實假新聞】
團體連署表單:http://bit.ly/2YRogbe
個人連署表單:http://bit.ly/2UCnJdY
自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舉凡東森新聞台報導「網傳淘寶消費送豬肉腸,建議煮熟食用或丟棄」,中天新聞台播報「異相?!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都造成未經查證的資訊流傳,引起社會輿論與資訊混淆。甚至有特定新聞台,在新聞播報時段以不合理的報導比例,塑造對單一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皆是媒體亂象與失控的具體呈現,顯示媒體喪失第四權的角色與責任。
在言論自由日這天,由各大專院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學生,串聯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是因我們看見報導偏頗、不實新聞的新聞媒體,表面上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大旗,實際上卻持續播報假新聞、造神新聞,破壞台灣的社會互信和民主體質。
事實上,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憲法第23條賦予國家在法定與限度內限制人民自由,《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即規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致損害公共利益等情形。我們認為媒體不應淪為不實資訊和信仰狂熱的製造機,在言論自由的大旗下,媒體更應承擔相對應其自身影響力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實查證、合理分配報導內容比例,秉持呈現多元意見和民主精神進行新聞資訊傳遞。
另外,從眾多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政府不斷地以行銷資金投放、戲劇娛樂節目銷入中國的市場控制等等利益誘因,引導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時的自我審查,甚至驅使諸如旺中等在中國有龐大事業利益的企業集團回台買下媒體,進一步操控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近期臉書粉私專頁大量的收購消息浮上檯面,更讓我們認為必須警覺中國在「資訊戰」的策略下,有計畫的散播網路消息,並藉著部分新聞媒體協助傳播這些難以核實的網路資訊,影響台灣的輿論市場。
面臨媒體失控與「中國因素」的無聲入侵,各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共同發起並組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提出以下三點訴求與未來行動:
(一)抵制違反事實查證原則、損害公共利益的不實新聞。
(二)拒絕收看報導比例不合理、報導偏頗、充滿造神新聞的媒體。
(三)警覺新聞背後的「中國因素」,要求政府加緊防堵中國資訊戰的金流和操控。
面對中國軍機近20年來首次闖越臺灣海峽中線、大量網軍欲購買各臉書粉絲專頁、媒體作為第四權偏頗失序,臺灣面臨內外政艱鉅的情勢,我們認為,臺灣的學生與青年不應於此時選擇沉默。此次由各校學生會與學生異議性社團串連的行動,將以大學生的身份共同向社會表達訴求,反對新聞的造假與造神,要求媒體自律,承擔起媒體身為第四權應負的社會責任。
共同發起: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
學生組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臺灣學生聯合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輔仁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中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華科技大學學生會、淡江大學學生會、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東海大學學生會、國立嘉義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南華大學學生會、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會、中原大學學生議會、實踐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議會、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濁水溪社、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國立中正大學CCU公共事務研習社、高雄醫學大學透明革命、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語文研究社、國立中山大學放狗社、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社、中女中鳴青社會研究社、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政大種子社、銘傳大學優客性平社團、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會、它核他們的故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國立中央大學燎原社、台南高校對流層、台中一中水源同好會、國立交通大學敵霸閣、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生學會、文華高中文華青年自治會、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系學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長庚大學學生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拾事社、全國學生學論議題論壇、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國立台北大學尋寶社、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浪達女同志社、台中二中龍吟辯論社、臺中一中學生會、逢甲大學學生會、彰化縣立和美高中班聯會、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嘻哈文化研究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中國文化大學野青社、國立彰化高中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噴泉詩社、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國立南科實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社、美國耶魯大學台灣同學會、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系學會、靜宜大學尋根樹社、元智大學系學聯合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班級代表聯席會、國立東華大學烏勇社、北一女綠覺醒、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學生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映画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讓狂人飛學生社團文化再造協會、龍津高中班聯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會、大灣高中電子音樂社、臺南女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所學會、國立東華大學烏頭翁社、東吳大學擊跆拳社、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思潮刊物、亞洲大學學生會、NUS-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Taiwanese in New Delhi Association、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系學會、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系學會、奪回桃園青年陣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議會、囹語青年媒體、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議會、桃園市立永豐高中班聯會、高雄中學嘻哈文化研究社、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會、校園民主行動本部、長老教會台中大專聯合團契、大灣高中學生會、陽明大學研究生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生會、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校友總會、Chulalongkorn Taiwanese Community、留港臺灣學生會、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建中田徑隊、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行政中心、世新大學音樂實習操作研究社、建中青年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辯論社、史丹佛臺灣學生會、彰化高中學生議會、LSE-Taiwanse Student's Union、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Hawaii、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嘉義高中班聯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性蘋社、護台灣主權學生聯盟、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班聯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滔滔社、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持續更新)
聲援組織: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鄭南榕基金會、社會民主黨、臺南彩虹遊行聯盟團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彰化老屋翻轉文化陣線、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北社、社團法人臺灣社、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基進黨、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法操司想傳媒(持續更新)
個人公開連署: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立法委員;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洪慈庸(立法委員)
陳柏惟(基進黨發言人)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邱威傑(臺北市議員)
吳沛憶(臺北市議員)
劉崇顯(新竹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黃守達(臺中市議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
陳威仲(拷秋勤樂團/激進工作室)
朱品諭(拷秋勤樂團)
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吳瑞北(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丹(國立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陳尚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 教授)
林鶴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張娟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胡素婉(中山醫學大學口科所教授)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藝術家)
鄭曉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系副教授)
洪韵婷(長榮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李建達(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Christian Helmut Wenzel(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政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鐘嘉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牧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還有百名無法ㄧㄧ表列
公開完整連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18i2Vsr3233B-Dd9POGGm3Velp4…/edit…
(持續更新)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幹幹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分享ㄍ
字寫ㄉ也很好看 讚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拒看偏頗造神報導,抵制不實假新聞】
團體連署表單:http://bit.ly/2YRogbe
個人連署表單:http://bit.ly/2UCnJdY
自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舉凡東森新聞台報導「網傳淘寶消費送豬肉腸,建議煮熟食用或丟棄」,中天新聞台播報「異相?!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都造成未經查證的資訊流傳,引起社會輿論與資訊混淆。甚至有特定新聞台,在新聞播報時段以不合理的報導比例,塑造對單一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皆是媒體亂象與失控的具體呈現,顯示媒體喪失第四權的角色與責任。
在言論自由日這天,由各大專院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學生,串聯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是因我們看見報導偏頗、不實新聞的新聞媒體,表面上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大旗,實際上卻持續播報假新聞、造神新聞,破壞台灣的社會互信和民主體質。
事實上,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憲法第23條賦予國家在法定與限度內限制人民自由,《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即規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致損害公共利益等情形。我們認為媒體不應淪為不實資訊和信仰狂熱的製造機,在言論自由的大旗下,媒體更應承擔相對應其自身影響力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實查證、合理分配報導內容比例,秉持呈現多元意見和民主精神進行新聞資訊傳遞。
另外,從眾多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政府不斷地以行銷資金投放、戲劇娛樂節目銷入中國的市場控制等等利益誘因,引導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時的自我審查,甚至驅使諸如旺中等在中國有龐大事業利益的企業集團回台買下媒體,進一步操控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近期臉書粉私專頁大量的收購消息浮上檯面,更讓我們認為必須警覺中國在「資訊戰」的策略下,有計畫的散播網路消息,並藉著部分新聞媒體協助傳播這些難以核實的網路資訊,影響台灣的輿論市場。
面臨媒體失控與「中國因素」的無聲入侵,各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共同發起並組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提出以下三點訴求與未來行動:
(一)抵制違反事實查證原則、損害公共利益的不實新聞。
(二)拒絕收看報導比例不合理、報導偏頗、充滿造神新聞的媒體。
(三)警覺新聞背後的「中國因素」,要求政府加緊防堵中國資訊戰的金流和操控。
面對中國軍機近20年來首次闖越臺灣海峽中線、大量網軍欲購買各臉書粉絲專頁、媒體作為第四權偏頗失序,臺灣面臨內外政艱鉅的情勢,我們認為,臺灣的學生與青年不應於此時選擇沉默。此次由各校學生會與學生異議性社團串連的行動,將以大學生的身份共同向社會表達訴求,反對新聞的造假與造神,要求媒體自律,承擔起媒體身為第四權應負的社會責任。
共同發起: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
學生組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臺灣學生聯合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輔仁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中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華科技大學學生會、淡江大學學生會、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東海大學學生會、國立嘉義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南華大學學生會、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會、中原大學學生議會、實踐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議會、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濁水溪社、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國立中正大學CCU公共事務研習社、高雄醫學大學透明革命、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語文研究社、國立中山大學放狗社、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社、中女中鳴青社會研究社、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政大種子社、銘傳大學優客性平社團、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會、它核他們的故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國立中央大學燎原社、台南高校對流層、台中一中水源同好會、國立交通大學敵霸閣、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生學會、文華高中文華青年自治會、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系學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長庚大學學生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拾事社、全國學生學論議題論壇、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國立台北大學尋寶社、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浪達女同志社、台中二中龍吟辯論社、臺中一中學生會、逢甲大學學生會、彰化縣立和美高中班聯會、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嘻哈文化研究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中國文化大學野青社、國立彰化高中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噴泉詩社、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國立南科實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社、美國耶魯大學台灣同學會、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系學會、靜宜大學尋根樹社、元智大學系學聯合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班級代表聯席會、國立東華大學烏勇社、北一女綠覺醒、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學生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映画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讓狂人飛學生社團文化再造協會、龍津高中班聯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會、大灣高中電子音樂社、臺南女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所學會、國立東華大學烏頭翁社、東吳大學擊跆拳社、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思潮刊物、亞洲大學學生會、NUS-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Taiwanese in New Delhi Association、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系學會、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系學會、奪回桃園青年陣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議會、囹語青年媒體、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議會、桃園市立永豐高中班聯會、高雄中學嘻哈文化研究社、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會、校園民主行動本部、長老教會台中大專聯合團契、大灣高中學生會、陽明大學研究生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生會、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校友總會、Chulalongkorn Taiwanese Community、留港臺灣學生會、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建中田徑隊、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行政中心、世新大學音樂實習操作研究社、建中青年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辯論社、史丹佛臺灣學生會、彰化高中學生議會、LSE-Taiwanse Student's Union、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Hawaii、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嘉義高中班聯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性蘋社、護台灣主權學生聯盟、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班聯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滔滔社、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持續更新)
聲援組織: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鄭南榕基金會、社會民主黨、臺南彩虹遊行聯盟團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彰化老屋翻轉文化陣線、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北社、社團法人臺灣社、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基進黨、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法操司想傳媒(持續更新)
個人公開連署: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立法委員;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洪慈庸(立法委員)
陳柏惟(基進黨發言人)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邱威傑(臺北市議員)
吳沛憶(臺北市議員)
劉崇顯(新竹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黃守達(臺中市議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
陳威仲(拷秋勤樂團/激進工作室)
朱品諭(拷秋勤樂團)
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吳瑞北(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丹(國立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陳尚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 教授)
林鶴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張娟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胡素婉(中山醫學大學口科所教授)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藝術家)
鄭曉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系副教授)
洪韵婷(長榮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李建達(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Christian Helmut Wenzel(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政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鐘嘉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牧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還有百名無法ㄧㄧ表列
公開完整連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18i2Vsr3233B-Dd9POGGm3Velp4…/edit…
(持續更新)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巨神連線」攝影作品集介紹
專訪藝術家:姚瑞中
內容簡介:
「欲」、「神」之間的連線與距離──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主神連線……」
臺灣宮廟文化獨步全球,舉凡奇人異士、文人騷客、販夫走卒皆在此叩首,善男信女、黑白兩道、三教九流無不跪拜。本書以地毯式搜索,拍攝三百餘尊中、大型神偶,全面呈現臺灣民俗文化中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展現超越宗教建築、民俗活動或信仰儀式的「欲力具體化」。
《巨神連線》攝影集,是藝術家姚瑞中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在臺灣與金門、馬祖、澎湖各處田野走尋,以底片拍攝、銀鹽相紙沖洗,然後再委由老師傅一張張掃圖,而後設計接手又花費半年多的時間,一張張修圖去髒點、討論並編排而成,無關信仰,但神偶雕像底下,是一重又一重的意念、執著與行動所鋪就而成的欲力呈現。
作者簡介:姚瑞中 YAO JUI-CHUNG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曾代表臺灣參加國際展覽:
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0年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2012年上海雙年展、2013年北京攝影雙年展、「集群藝術獎」得主、2014年深圳國際雕塑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
●曾任職務:
1992年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4年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2006-2009年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等工作。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實踐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以及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藝術創作:
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其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一種荒謬處境,其代表作品包括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的《本土佔領行動》(1994)、顛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以及探討後殖民主義的《天下為公行動》(1997-2000),與「行動三部曲外一章」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等等。
自2005年起整理過去十五年在台灣各處踏查所拍攝的廢墟照片,歸納了包括工業、神偶、建築及軍事廢墟四大部份,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特殊歷史背後中,所隱藏著的龐大意識形態黑洞,延續「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的創作主軸。
2007年後開始繪製《忘德賦》(2007)、《世外塵》(2008-2012)、《如夢令》(2008-2011)、《恨纏綿》(2009)及《甜蜜蜜》(2010-2012)……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再將其轉化成個人生活或真實故事,試圖將宏大史詩文本轉化為私微自傳敘事,以「偽山水」策略對所謂的正統性進行篡位。
2010年至2016年帶領二百二十餘位同學返鄉進行《海市蜃樓I、II、III、IV、V-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拍攝計劃,以「微型文化行動」概念提醒社會大眾並提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出版品及展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個人網站www.yaojuichung.com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建築設計學系| 大學問- 升大學找大學問. 實踐建築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A組(臺北校區) 112年個人申請; 代碼: 050112 ; 甄試日期: 5/20 (六) ; 招收人數: 14人(去年:14人) 不計入外加名額; ... ... <看更多>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建築是什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学 建筑之前你最好知道的十件事! · 2021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畢業設計 · 中國突然宣布停止治沙造林計劃,随后在141萬公頃沙漠鋪上“黑布”,一夜後奇蹟發生, ... ... <看更多>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 學 系 臺北 校 區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台北市。 11024 個讚· 184 人正在談論這個· 2289 個打卡次。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CADTaiwan 實踐大學建築 ... ... <看更多>